May. 1, 2022

廣東陸生曝來台唸書竟然是為了追ㄧ個團

高中畢業以後,我背上書包、帶上行囊,來到了只在書籍、新聞、報導、社群媒體中才看到的這篇土地—臺灣。

說來奇怪,當陸生朋友們詢問彼此當初為何來這裏念書的時候,有同學說他高中來臺參加過夏令營、有人講因為她高中曾追五月天,所以大學乾脆過來離他們近一點,平日裏念書順便看演唱會,只有我講不出個所以然,可能冥冥中就有一種力量讓我追尋...... 但萬事萬物一定有其緣由或者緣分,我思來想去,可能「臺灣」在我印象裏一直都很好,從小到大我們的新聞都是稱讚它、新聞講述的時候也會用「臺灣同胞」這個詞,所以一直有一種親切感。加之家裏人一直很鼓勵我來臺灣看看,尤其是我爸,他一直說,「中華文化的底蘊其實臺灣保留、發展得比較好」,所以,懷抱著憧憬,我踏上了來臺灣學習的路。

林清玄、林語堂、龍應臺、三毛、余光中、白先勇、金庸、古龍......這些我很喜歡的作家,到底是怎樣的環境塑造了他們蹙金結繡、璧坐璣馳的文筆? 胡適、傅斯年、蔣廷黻、餘英時、錢穆......這些民國時期經世致用、以天下為己任的學者所保衛、守護的土地,現如今到底蘊含著怎樣的傳承?

我所觀察到,臺灣的多元文化、性別平等、身心障礙人士的福利,都是做得較為前沿的。學校交流版上針對性平會的選舉,不同生理性別、不同性取向、還有跨性別的實踐者都踴躍參與、各抒己見,詼諧幽默的宣言、看似搞笑荒謬(反諷)的政見其實透露著學生們嚴肅、認真的治理理念。

在兩廳院購票時,發現有對於身心障礙者及其照護者的折扣福利,公車上會有輪椅專門擺放的地方,學校的心輔中心可供同學們免費預約......這些都透露著臺灣的教學理念、教學風氣、友善程度是非常先進的。 課堂上更是不用說,由於普遍是小班教學,所以老師關心每一位學生,若有問題可以跟老師預約office hour,接續討論。

其實,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核,都是相通的,一代又一代的思想追求、人文傳承、道德規範、文化自信的感知力和號召力,塑造了如今遍佈世界各地的、多彩樣貌的華人。

無論我們走到哪里,都要把這顆美麗的種子發揚光大。

作者:念問庸

大陸來台交換學生,現居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