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 28, 2022

「拼北市」林佳龍推智慧防災以增加城市韌性

[中聞社] 林佳龍劍指台北市長寶座,頻頻出招,繼日前拋出觀光首都議題後,26日在「亞洲防災高峰論壇:氣候危機下公私協力與韌性再造」會議中,發表「回應極端氣候變遷危機,推動國際智慧防災合作」演講

文中力推城市智慧防災系統,以增加城市韌性,並細數其台中市長及交通部長任內對於防災救災的政績。也看好台灣在防災系統與救災工作的成果,可以積極推動防災國際交流。

林佳龍更表示防災除公部門外也要企業私部門對於永續發展ESG的重視,也提醒參與的企業家,「鑲嵌在全球供應鏈的規則中,代表不遠的將來,若企業不積極落實ESG,就將被淘汰出局。」

林佳龍出席「亞洲防災高峰論壇:氣候危機下公私協力與韌性再造」講稿全文

回應極端氣候變遷危機,推動國際智慧防災合作

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異常,極端災變天氣發生頻率增加,所造成的人命與經濟損失規模也不斷擴大。面對環境變遷與災害風險提高之嚴峻挑戰,聯合國多次呼籲各國政府須積極面對。去年底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明確計劃減少煤炭用量的《格拉斯哥氣候協議》。

會議同時訂出四大主軸:

一、全球在2050年後將達成淨零排放,確保全球溫升控制在1.5℃以內之目標;

二、調適並保護社群與生態棲息地;

三、全球氣候資金動員,以履行年均千億美元的投入之承諾;

四、齊心協力共同達成目標,完成規則書制訂與推動國際合作。

這樣的國際趨勢,意味著面對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的時代需求,將具體考驗一個國家對內「數位治理」與對外「跨域合作」的能力。歐盟在2019年提出205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後,在全球帶動淨零討論的雪球效應,全球已有136個國家宣示或規劃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台灣也於今年3月30日正式公布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將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4大轉型,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2大治理基礎,輔以12項關鍵戰略,就能源、產業、生活及社會轉型政策預期增長的重要領域制定行動計畫,落實淨零轉型目標。除宣示淨零碳排的目標外,歐盟、美國、中國、日本等國也對碳關稅課徵設立期限,這代表企業追求環境保護(E,environment)、社會責任(S,social)和公司治理(G,governance)的ESG已是必然趨勢。

面對未來日益嚴峻的極端氣候挑戰,全球因應氣候變遷所提出的淨零碳排時程,讓企業與政府必須面對轉型的挑戰外,極端氣候也對國土環境衝擊、現有防災工作與國土保安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考驗政府與企業的治理能力。與過去聯合國全球契約(UN Global Compact)還有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提出的CSR(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有所不同,ESG鑲嵌在全球供應鏈的規則中,代表不遠的將來,若企業不積極落實ESG,就將被淘汰出局。

我在過去擔任台中市長期間,就非常重視防災相關工作。當時我要求市府團隊,必須針對台中市的整體防災規劃及應變機制進行通盤檢討。而在邀集國內富有防災經驗的專家學者給予建議,並歷經二年的研究規劃後,市府成立「台中市災害防救辦公室」,推動並整合各機關持續辦理災害減災、整備、復原等工作。此外,我也非常重視防災的國際交流。在霧峰光復新村所成立的國際非政府組織中心,市府團隊與「日本防災士協會」等團體進行交流合作。在越南台商協助下,邀請越南平陽省消防幹部前來臺灣(台中)進行火災搶救交流訓練。當時,更成功地邀請德國「德國聯邦救難犬協會(BRH)」與「德國國際救援協會(ISAR)」在霧峰光復新村園區內設立常駐據點。我們也與內政部消訪署在竹山基地所設置的「訓練中心」合作,協助越南、菲律賓、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墨西哥、韓國等國來台的消防救災訓練。過去的這些經驗,讓我對台灣推動防災國際交流有很大的信心。

台灣民間救災動員能量各國有目共睹。國內外發生重大災害時,台灣各地搜救隊、紅十字和慈善團體都在最快時間抵達或即時發出願意協助救災的聲音。這次新冠肺炎爆發,台灣也積極展開國際防疫合作及國際人道援助行動,支援5,000萬片醫療口罩給世界受疫情衝擊的國家。俄羅斯對烏克蘭展開軍事行動,台灣也基於善盡國際社會成員責任,造成烏克蘭難民流離失所,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募集約9.4億資金捐贈烏克蘭難民。「Taiwan Can Help, and Taiwan is Helping!」展現我們對人道救援與災害防救的能力。台灣應以成為「印太地區防災人才培育訓練中心為」目標,藉此與各國合力打造具抗災能量與韌性的印太區域。

災害防救工作,本就是以預防重於搶救,若能事先做好防範,包括各機關的防災與減災工程、災害發生前的應變演練,以及災後的復原重建工作等等,就可以將災時災害所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數位變革之下,台灣應以線上線下虛實整合的方式打造虛擬實境的防救災安全體驗場域,利用互動式體驗,增加防災教育參與度及訓練消防人員災時應變能力。同時推動防災大數據與社群資料的整合應用,建立災害情資庫、帶動災防研發技術,以落實輸出災防產業技術、協助鄰近國家提昇災防能量,讓台灣成為國際智慧防災合作的與印太區域防災人才培育的示範基地,活化與帶動防災相關產業的發展。

這兩年的全球肺炎疫情,更凸顯良善治理、數位協作、區域合作與韌性永續的重要性。蔡總統任命我擔任無任所大使,就是希望我能負責數位產業發展與國際交流合作,協助推動印太戰略下的數位新南向政策和外交工作,期盼能在考量各國的異質性下,以「智慧製造」、「智慧交通」、「智慧醫療」以及「智慧城鄉」等領域中,尋找既有關鍵共通同時可客製化加值的數位應用商業模式,與當地產業「共創」與「共好」。而能增加城市韌性的「智慧防災」,也是未來智慧應用領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未來我們推動數位新南向的重點之一。

今年1月時,在「台灣消防發展與交流協會」成立上,作為共同發起人,我與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台灣南南協會、世界台商總會與亞洲台商總會的代表,簽署「印太城市與地方韌性協作聯盟」宣言,希望能透過集體協作機制,推動與其他國家的城市和地方進行交流合作。我們期許在提供國內救災體系與救災人員更多支援的同時,也期待能充分連結世界各地台商的人脈與能力,運用創新的數位治理模式,將台灣防災經驗與世界交流合作,創造出更多的實質合作機會。

全球都同樣面臨風險社會的危機,任何地區所遭受到的風險問題,也連帶地會影響到其他地區。要有安全的環境,才能確保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未來,台灣必須更積極回應ESG的社會、環境與治理的永續發展理念,透過產業鏈重整再創新與結合數位導向的方法,在全球轉型期下協助產業界超前部署。政府也應協助企業提升對未來氣候災害的風險認識,運用防災科技強化公司治理,以數位治理的概念,推動國際智慧防災合作,讓台灣以具體行動,幫助區域中其他夥伴來共同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於此同時,也讓台灣優質的防災產業,能有更蓬勃發展、更邁向國際的機會。